45个国家和地区,约2600名代表,295个展位,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11月13日上午隆重开幕,经过连续两天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和展示活动,在11月15日中午以一种不宣布的方式宣告闭幕。在2008年快要到来的时候,在距离北京奥体中心鸟巢不远的地方,中国矿业和国际矿业的一次大交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矿业全球化给中国矿业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与会代表对全球化的矿业形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传递出来的是普遍乐观的情绪。
全球矿业持续繁荣,资源需求强劲增长,探采技术日新月异。矿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之一。2006年,全球石油勘探开发投资达到25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22%;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投资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采矿业纯利润比上年增长64%,净资产收益率(ROE)33%;全球矿业总市值达到9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世界石油、金、铂、铜、铀等资源储量继续增长。
矿业全球化,是各个专题研讨会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
矿业全球化按照与会代表的分析,有三大特点:
一是矿产品贸易全球化。全球矿产品的国际贸易增幅明显,矿产资源需求大国的进口与矿产品生产国的出口都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矿产品国际贸易购销两旺。
二是矿业投资全球化。矿业资本加速从矿业资本输出国向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流动,矿业企业之间兼并整合浪潮迭起,2006年矿业企业间涉资100亿美元的跨国并购就有4起。跨国矿业公司加速并购,在铜、铝、锌、镍等产业领域形成了新的规模更大、实力更强的矿业巨头,进一步控制了全球优质资源储量、产能和市场份额,提高了全球矿业集中度。世界前50名的跨国矿业公司产值占全球矿业总产值的59.01%。跨国矿业公司掌握着丰富的经济资源、信息、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在全球矿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矿产资源配置全球化。国际矿业巨头通过强大的综合销售能力和经营规模主导国际矿业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调配国际矿产资源。矿业全球化加剧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中国五矿集团总裁周中枢在论坛发言,提出矿业全球化给中国矿业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成为拉动国际矿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中国矿业企业无疑会率先受益;另一方面,矿业全球化使得国际矿业资源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资源获取成本和难度日益加大。在这种形势下,他提出的对策是,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机遇,努力提高在金属矿产品进出口市场中的话语权;积极参与矿业全球化发展进程,采取多种形式提高资源保障能力;积极促进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努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投资、技术和企业发展部卡里尔·哈姆达尼持同样的观点。他画了一个图表,生动地描述了这样的事实:2004年全球的金属价格结束了30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而陡然上升。这个趋势,他认为,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金属矿产的高价位,显然加剧了资源供给方与消费方之间的矛盾。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在论坛上的发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坦率地指出,短期看,铁矿石高价位给国际铁矿石垄断供应商带来了巨大利益。从长远看,则对供需双方的利益都带来了潜在的巨大损害。因为它刺激了低品位铁矿石产能的快速增长,促进了中国控制钢铁产能和限制钢铁出口的决心,以降低对境外铁矿石进口的依赖。如此,中国大量开采低品位矿石要付出额外的环境代价,脆弱的铁矿石产业将面临很大的市场风险,而国际供应商也将失去中国铁矿石的市场份额,面临产能建设风险。他的结论是:合理的矿产品价格是全球资源与产业有效配置、实现供需共赢的基础。
和谐矿业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推进绿色矿业,是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主题。这个主题,从大会开幕起,一直贯穿始终。
传统概念里的矿业发展,相当多的是,矿业企业发了财,当地居民利益受了伤,这次大会,让绿色矿业的理念高调亮相,明显表现出新时代矿业的新追求。
在2007中国国际矿业大会CEO论坛上,出现在主讲席上的四大中外矿业家,都特别强调矿业公司的社会责任。
俄罗斯诺里可斯克镍业公司首席执行官丹尼斯·莫洛佐夫认为,作为采矿者,我们有责任确保为世界经济供应充足的原材料,以支持经济增长并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澳华黄金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科林在华从事矿业多年。他认为,在中国拓展矿业,一定要考虑资源的充分利用、环境的保护、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以及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认为,矿山的发展不能损害当地的利益;公司的发展要顾及员工的利益和发展。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罗建川提出,和谐矿业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谐矿业的途径,应该是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和谐矿业的关键,矿业公司必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矿业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两个重心点:一个是防止污染,一个是保障当地人的利益。
杜绝污染,走绿色矿业的道路,需要有责任感,也要有科学的管理和高新的技术。这方面,国际大的矿业公司已经取得了大量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所以他们在交流中,议论更多的是矿业企业怎么保障当地人的利益。
世界银行集团所属多边投资担保机构资深环境与社会学专家,在演讲中主要分析了矿业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她的结论是,所有的矿业项目都面临社会与环境风险,但可以通过有效的系统识别并减少消极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当地人的利益不受损反获益?她的观点是:第一,要与当地建立双向的交流;第二,确保当地居民得到工作和商机;第三,与政府和社区合作。
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中国矿业在对外开放上的实际行动和诚意
很多与会代表提到,这次大会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突出表现了中国元素。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矿业发展。这在大会开幕式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向大会发来贺信。开幕式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致开幕词,副部长李元致辞,副部长汪民主持开幕式。他们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矿业领域的国际合作,加快发展绿色矿业,促进国际矿业共赢发展。
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坚持改革开放。这个姿态,表现在中国政府在这次大会开幕式的参与度上,表现在各类涉矿企业、机构在展览会上的开放态度上,表现在此后国土资源部成功举办的4场专题会上。
其中有一个专题,让中外代表格外振奋。这就是“基础地质调查与找矿新成果”。在这个专题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次向社会公布了中国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1∶20万、1∶25万)、中国1∶2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中国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等重要基础地学数据库供全社会使用。同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也于当日全新改版,为国内外用户提供5000余种数字化图文地质资料及系列数据产品的在线服务。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司长彭齐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多年来外商对中国矿业的一种期待,在今年的国际矿业大会上拿出来,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中国矿业在对外开放上的实际行动和诚意。
中国政府对外开放有决心、有行动。中国的矿业公司也在对外开放上迈出了大步。这次大会上,陈景河将自己的紫金矿业作了一个新的定位,即高技术、效益性、国际化。他说,尽管我们看到了自己与国际大的矿业公司相比有差距,但是,我们有信心,再用15年接近甚至赶上国际水平。
从1999年到2007年,连续9次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开下来,一个明显的感觉是,中国的矿业公司大都摆脱了过去囊中羞涩的窘况。他们已经开始琢磨向海外投资发展,对收购和参股国外矿山公司大有兴趣。
而这一点,也很被国外矿业企业和金融机构看中。那些长期被中国公司当成引资重点的西方国家,如今反过来对中国的矿业资本表示欢迎。
就在大会前举办的中加矿业论坛上,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矿业和金属部助理副部长史蒂芬·卢卡斯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到加拿大投资,明确表示加拿大为中国企业提供商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育空地区、萨斯客彻温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不伦瑞克、纽芬兰及拉不拉多省的代表不失时机,在论坛上介绍省情和矿产资源状况,向潜在的中国投资商扯起了欢迎条幅。
在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论坛上,将近200人的会议厅座无虚席。中外代表津津有味地倾听中国大矿山企业公司海外上市的经验,倾听中介公司对其中法律、风险金融问题的分析解说。提问一个接一个,直到散会,人们还涌上主席台,交换名片,继续提问,气氛异常热烈。显然,中国矿业“走出去”,不仅有意愿,而且有了思考和准备,迈起的步伐已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扎实了。(赵凡)
|